華清宮驪山朝元閣遺址顯露,是盛唐皇家建築設計.高水平代表
新華社西安9月27日消息,記者27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,隨著考古工作者對唐華清宮朝元閣遺址的持續發掘,發現了大量唐代建築構件和銘文板瓦,一座保存較為完好的唐代高台建築遺址已顯露真容。
朝元閣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西繡嶺第三峰峰頂北端,始建於唐天寶年間。從2018年開始,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朝元閣遺址保護項目,對朝元閣遺址開展發掘工作。發掘麵積1550平方米,全麵揭露了夯土高台、主體建築、東西踏道、廊房等,厘清了遺址的層位關係,發現了疊壓在唐代遺址上方的晚期建築基址,探明了唐代夯土的範圍與深度,清理了殘存的唐代建築木構件,並對遺址開展了航空測繪、激光掃描等精細測繪工作。
通過發掘,朝元閣遺址的空間布局、構件形製、施工方法等已清晰揭示。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邢福來介紹,考古發掘證實朝元閣為唐代華清宮驪山禁苑內規模.大的建築群,是迄今為止發現的..唐代高台建築遺址,是盛唐皇家建築設計.高水平的代表。由於保存情況良好,朝元閣遺址出土了中原罕見的地栿、壁柱等唐代建築木構件,揭示諸多特殊的構造做法,為研究盛唐時期的木建築技術提供了無可替代的實物資料。此外,遺址中還出土了刻印“北六官泉”和“六官泉南”的唐代銘文板瓦。
作為唐代華清宮驪山禁苑內的中心建築,朝元閣的興廢伴隨著華清宮的盛衰,也是唐王朝盛衰轉折的標誌。朝元閣.晚至北宋開寶三年徹底塌毀,此後北宋、元初分別在原址上進行了兩次重建。邢福來說,發掘朝元閣遺址對於了解唐代華清宮建築的布局、朝元閣大型建築基址的結構,以及它對後世建築產生的影響提供了新的研究資料。
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係,午夜探花视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